社諮委倡優化公共停車場支付方法

社諮委倡優化公共停車場支付方法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召開全體會議,委員關注本澳公共停車場的收費支付方式存在標準不一現象,期望盡快制訂統一支付標準。委員梁世權建議停車場應同步支持「拍卡、聚易用、無感支付」3類基礎方式以提升市民出行體驗;委員李文創冀當局研究增設「首10至15分鐘內免費」停車,以帶動周邊的商戶經濟發展。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文創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梁世權


梁世權表示,據交通事務局資料,目前全澳公共停車場共67個,其中澳門區50個、離島區17個,其分散的支付規則已形成顯著管理痛點。各停車場電子支付系統存在標準不一現象:部分同時支持「拍卡」及「聚易用」掃碼支付,部分僅限單一移動支付工具,而「無感支付」覆蓋率亦參差不齊。這種碎片化現狀既違背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更迫使駕駛者頻繁查詢支付規則,徒增使用成本並影響停車效率。


對此,他建議制訂統一支付標準,由交通局牽頭制訂「公共停車場的支付規範」,要求停車場同步支持「拍卡、聚易用、無感支付」3類基礎方式,並在入口處公示受理範圍。整合無感支付平台,以現時已全覆蓋的「Mpark無感支付」為載體,接入主流電子錢包及銀行卡體系,構建多元化無感支付生態。優化訊息服務功能,升級「澳門出行」APP實時推送各停車場支付訊息,製作動態化操作指引,並聯通「一戶通」實現服務精準觸達。梁世權強調,推動電子支付標準化可提升市民出行體驗、降低管理成本,為未來全澳停車數據聯網、智能車位調度奠定基礎。期望相關部門建立跨機構協作機制,切實推進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


李文創指出:本澳公共停車場有新變化,氹仔柯維納馬路戶外停車場率先引入半小時收費制度,希望透過引入不同機制,滿足不同泊車需要,以更好地善用公共資源,進一步提供市民的便利和安全性。多位議員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要求當局關注部分公共停車場收費高、使用低、停泊時間彈性低等問題。有市民反映會否考慮未來停車場有條件引進「首10至15分鐘內免費」;也有市民反映對停車場半小時收費制度不清楚;更有市民反映公共停車場出入閘口外出時有故障,無法使用「拍卡」或電子支付,這又應如何處理及收費。


他直言「每個停車場的做法都不同,五花八門」,促請政府盡快決定及落實方案並明確提早提供停車場收費金額制度;避免影響周邊的停車問題,解決泊位難,減少違泊等。考慮設置「首10至15分鐘內免費」停車,加強周邊的商店,超市、外帶餐飲店的消費業,提升經濟發展效能。並考慮明確公告與後續退補機制,在出口處標註說明故障原因,標註臨時收費規則及聯繫方式,避免糾紛,待系統恢復後,比對手動記錄與實際停車時間,若多收費則以短信通知退款(如原路退回電子支付),若車主未支付,則通過車牌聯繫補繳(需事先告知此流程)。


最近熱門文章: